上回说到做产品场景为王,场景就是时间、地点、人物、行为,解决产品做个啥能有用户量or能卖钱的问题。那怎么找场景呢?还是有些方法。
1 从自己和身边人需求出发。这个最常见,本能。
2 跟随和启发,看别人做个啥自己也琢磨一下做一个,或者研究某个产品的用户发现未被满足的需求。跟随不可耻,做出差异化、共同推动品类发展是本事。
3 市场及商业逻辑为先,参照过往市场发展规律,现在什么消费层次、什么人群、什么模式的产品一定有需要,然后调研分析,定义产品。任何品类的奢侈品都是这样,做平替也是。
4 遍历式,按照一种角度去遍历,比如遍历windows所有预制功能,然后做一个替代的。遍历一个白领一天的行为,找到手机APP还满足不好的需求。
以上方法一般会同时用,交叉验证。
有些常识要注意;
1 大多数用户不需要最优的,而是需要最容易理解、同时能解决问题的。所以针对复杂的头部产品,做个简单有效的替代肯定有市场。
2 自己也是产品的用户最好,自己就能构建反馈到优化的循环。这也是为什么偏2B解决方案类产品难做之处,因为你做的东西你不会去用,需要很长时间去深刻理解客户。
3 低频场景启动比较难,用户存活低,当你找到一个场景,一定要客观判断高低频,不要因为主观兴奋开始逻辑自洽,该放弃就放弃。有些很痛的低频可以做,像硬盘数据修复,格式转换这些,长时间积累做好付费推广,一开始就收费。还有个常识,有些低频无法独立成产品的,需要高频产品带下去的,这是个坑。
4 用户有需要和有需求一定要区分开。需求一定建立在痛点、高频两个要素上。当年的装机光盘,就是从装机商群体推开的,虽然每个用户都需要装机,但一年一次不会促使他用产品,用户都是不到迫不得已,都会将就。找到场景下真正高频、痛的那部分人,这个思考是个去伪存真的过程,非常必要,千万不要幻想。
5 市场上还没有,是机会更是陷井。做市面上有的保险更高,但如果找不到真实存在的价值空缺,也别做。但再牛逼的产品,还是受“定位”约束,它只能满足有限的客户群体和价值。又回到上面如何找场景。
最后,即使掌握了以上全部内容,也不一定找得到场景,做出叫好卖座的产品,时势和运气也很重要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