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越做越薄,电池越做越小,
根本原因是iPhone针对的主流市场(北美尤其是加州人),大家天天上下班开车,上车就插上,办公室、学校、cafe到处有插座,没有充电焦虑,
国产安卓年度旗舰越做越厚,
根本原因是他们的用户(国内一二三线城市中产和年轻人)天天坐地铁公交上下班,每天通勤2小时, 手机是解决这2小时娱乐生活社交的唯一设备,
为了在这2小时内用舒服且不用天天掏充电宝,必须电池越做越大,才能缓解充电焦虑。
美系车(包括特斯拉,也包括扎根北美的丰田本田)不卷沙发电视大冰箱,
根本原因是,汽车在北美是一种私人用品,一家三口人,就开三辆车,老公开老公的车,老婆开老婆的车,孩子(如果住在一起)开孩子的车,
互相不影响,互相选自己喜欢的车,绝大多数使用场景下,都是自己只开自己的车。
除了极少数场景,比如为了省事拼个hov lane,比如中午聚餐,或者一部分人选择自己接送孩子——其他绝大多数情况下,车是没有什么社交属性的。
中国新能源厂商卷沙发电视大冰箱,
根本原因是,中国绝大多数家庭住楼房,只有一个停车位,一家也就只能有一辆车,
在力工思维的前提下,车是家庭的核心社交空间,车必须服务副驾的老婆,以及后排的孩子——而绝对不仅仅是司机一个人的私人空间。
在这种力工思维的前提下,选车的大前提之一,是哄老婆孩子高兴,于是中产家庭在选车的时候,就必须把沙发、彩电、冰箱、大后备箱、各种后排智能设计拉满。
--
我是想说,很多中国人完全不理解美国、欧洲、日本产品设计的逻辑,就像他们也不明白中国产品设计的逻辑的道理一样,
因为不同国家的不同社会形态差距太大了,大到普通人已经难以想象了,
哪怕你是一个在A国的顶级产品经理+设计师,你如果没有在B国长期生活工作的经验,你也几乎不太可能设计或者管理设计团队去设计一款针对B国的产品。
所以cupertino的苹果工程师,压根就他妈不屌你坐地铁时需要多大的电池,而在北京挤地铁的学生,一定会天天骂苹果员工大傻逼,
同理,加州一个普通tesla用户,看到国产新能源汽车虽然连中国以外的智驾都做不好,但是给你配满了沙发电视大冰箱,也许会发出震惊的感慨,但深思熟虑之后,肯定不会选择买这种东西,
因为他宁可选一个0内饰但拉满fsd版本的tesla model 3。
同理,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服装设计师,如果不住在四季如春的加州,如果不自己亲自天天开车通勤、开会、健身、爬山、喝咖啡、吃chipotle或者本地greek salad,一条裤子从早穿到晚,应对各种花里胡哨的场景,必须无缝切换,
那么她这辈子估计都想不出lululemon的设计和用户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