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领域的“央行”,一个有意思也值得重视的说法。DA Davidson 分析师 Gil Luria 最近的报告中,将英伟达描述为 AI 领域的“最后贷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并将其比作“AI 领域的央行”(central bank of AI)。
Luria 维持了对英伟达的“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设为 210 美元,但他表达了担忧,认为这一投资凸显了英伟达正逐步成为 OpenAI 的“最后投资者”,类似于金融体系中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在市场流动性紧缺时提供紧急资金支持。
英伟达不仅是投资者,还通过其 GPU 和 AI 硬件生态“调控”整个 AI 行业,就像央行控制货币供应一样。英伟达的芯片和软件(如 CUDA)已成为 AI 训练的“标准货币”,锁定客户依赖,并通过战略投资(如上周的 50 亿美元 入股英特尔)扩展影响力。
积极与担忧并存
积极面:这一角色强化了英伟达在 AI 供应链中的垄断地位,帮助 OpenAI 快速扩展计算能力,并为英伟达带来长期硬件需求。
风险面:Luria 担心英伟达过度承担“救助”角色,可能稀释其财务资源,并暴露于 OpenAI 等客户的信用风险。如果 AI 需求放缓,英伟达的巨额投资可能成为负担。
所以这个体系是不是变成这样?
“货币” = GPU算力;
AI经济的价值锚点 = “算力锚点” (Compute Anchor)。所有AI应用和服务的成本,核心是每个token的成本;
英伟达的工具箱:和美联储高度相似。比如发布新芯片 = “降息”或“算力量化宽松 (QE)”;
GTC大会和财报电话会就是美联储议息会议,老黄给出前瞻指引;
实行预期管理,既要通过技术维持信心,又要防止市场过度狂热,之前几次财报电话会业绩指引很保守就可以看做是预期管理的一部分了。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