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管控竞争”、呼唤对华新战略】从华尔街日报中国首席记者魏玲灵最近对前驻华大使伯恩斯的访谈中,我们看到了中共战狼行为和残酷现实是如何让一个亲共人士变成了对华鹰派的;中共的恶行把人民逼上梁山,也把友人变成敌人。这是独裁专制的必然。
伯恩斯提出了一些不错的建议,尤其是保持与中国人民的沟通。但是他的最大误区在于,将中共党国对现行国际秩序的挑战和破坏视为“竞争”,就如同将意图刺杀你的对手纳入一场有规则的奥运会体育项目一样。这是对中共专制暴力破坏的本质和摧毁资本主义旧世界的目标认识不足所致,从而将一场事关体制存亡的“对抗”降维成了可以管理的“地位竞争”。
另外,他过度强调管控的危险。美国近几届政府对所谓“冲突风险”的过度恐惧,导致政策制定者在关键时刻选择“战略退让”。这种对“管控”的路径依赖,正是过去三十多年美国对华接触政策的弊病所在——在中共不断打破现状时,美国却出于对稳定关系的渴望而选择了容忍,让中国利用美国善意获得的实力得寸进尺,全面挑战美国和西方,建立共产中国特色的国际新秩序。伯恩斯所试图“管控”的冲突风险,恰恰是过去美国政策“错误地制造”出来的。这一冲突因中共本性势在必行。
因此,伯恩斯开出的药方——“管理竞争”策略基本是为过去战略误判和实施30余年失败了的绥靖式接触政策买单,而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真正的现实主义,不应是继续“管控”一个被自己养大的威胁,而应是直面威胁的本质,并承担起彻底战胜颠覆力量的责任,彻底纠错,改弦更张。
伯恩斯强调盟友的“超级力量”,我对此也深以为然,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盟友体系的现实局限;盟友各有自身的利益考量,尤其在经济上深度依赖中国时,它们不愿付出全面对抗的成本。因此,美国不能将核心安全责任寄托于盟友,而必须具备为自身利益担负战胜党国的责任的决心,而无论是否有同盟。盟友的作用在于提供集体合法性和杠杆作用,但不能替代美国的决心。
伯恩斯提出“与人民联结”的重要性。我认为无论是为了管控风险,还是为了争取长期斗争的最终胜利,与中国人民的沟通都是一条无法放弃的战略护栏。美国要放弃长期以来通过接触精英来演变中国的政策,聚焦于与中国人民的互动,通过支持中国人民反专制的斗争(包括颜色革命),消除中共新军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社会法西斯主义对美国的威胁。
https://t.co/NHWdHuM5g3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