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史观的角度讲,为人民做贡献才是唯一衡量良知的标准~~~
电影《生死罗布泊》中男主角郑建刚的主要原型,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先生。
🎬 电影与历史的细节
电影《生死罗布泊》再现了彭加木率领科考队深入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的事迹。影片中,科考队深入“死亡之海”罗布泊,目标就是寻找我国稀缺的战略资源——钾盐。这与彭加木当年科考队的使命是一致的。
钾盐是农业生产中化肥的重要原料,当时中国严重依赖进口。彭加木曾说:“罗布泊的钾盐,关系到亿万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这种将国家需求置于个人安危之上的责任感,是那一代科学家最崇高的精神写照。
🌪️ “死亡之海”的险恶与牺牲
罗布泊环境极其恶劣,被称为“死亡之海”。那里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有“气眼”(地表下的空洞)等致命危险,几乎没有水、没有路、没有生命迹象,容易迷失方向。
彭加木的科考队在1980年6月遭遇了汽油见底、存水变质发臭的困境。彭加木为了给国家节省昂贵的直升机救援费用(当时约需近万元),决定冒险独自外出寻找水源,最终不幸失踪。
电影艺术化地再现了这些艰难险阻和牺牲精神。郑建刚的选择,深刻反映了彭加木等科考工作者为国家使命甘愿牺牲个人的崇高境界。
🧭 历史的回响与纪念
彭加木失踪后,国家组织了四次大规模搜索,但始终未能找到他的遗体。他的失踪也引发了各种猜测和谣言,但这些离奇的传说掩盖不了他作为一位严肃科学家为国家献身的事实。
彭加木及其同行们的付出没有白费。90年代末,地质工作者终于在罗布泊探明了2.9亿吨储量的世界超大型钾盐矿,结束了中国贫钾的历史。正如电影片尾所示,罗布泊建成了世界级的钾肥生产基地,曾经的“死亡之海”变成了“希望之城”。
这些成就,正是对以彭加木为代表的那一代探索罗布泊、为国家寻找宝藏的科研工作者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