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写的代码不是资产,是债务”
---
Jane Zhang:距离我们团队全面采用AI代码工具(如Cursor、Claude Code)已经一年了。
这一年来,每天和这些AI工具打交道,我明显感觉到代码中悄然堆积了不少“杂质”——多余的代码随处可见,没用的注释、过度的mock测试层出不穷。甚至单元测试也变得不可靠,时常漏掉本该发现的问题。
结果呢?每次想要新增功能时,往往得先大规模重构,才能顺利推进。最近,我越来越频繁地不得不坐下来,逐行逐句地重新审视、修改甚至重写代码。只有这样,我才能确保代码的完整性、正确性,也方便未来的同事更好地维护。
没想到AI工具原本是想提高开发效率的,但最终却无意中增加了这些隐性的“技术债务”。